以上圖片來自 Pexels
台灣民眾的用藥知識缺乏,資訊來源常常只有「聽某人說」。在實際用藥方面,多只一味要求速效,最好一兩包就好,然後只要感覺比較好就不繼續吃藥,這都是完全錯誤的觀念。
就如同感冒,這類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一般就是症狀治療而已,即使不吃藥,一週左右也會自己好。若要吃藥來緩解症狀,就是有咳嗽給咳嗽藥,有鼻塞給鼻塞藥,諸如此類。怎樣感冒好得最快?太簡單了,藥下重一點就好了。想更強一些,類固醇丟一顆下去,包君滿意。所謂的「好」,其實也只是緩解症狀而已,但是吃重藥不是我們建議的方式,最好還是溫和有效,會讓人症狀減緩而舒服就好。
如果真的要使用抗生素,是要有一定療程才行,而且不是只吃一兩包就好了。打個比方,抗生素就像正規軍,細菌就是反抗軍,一定要一直把反抗軍打到沒有力氣反抗,才不會在身體裡作怪。若只是隨便打兩下,反抗力氣稍微變小,我們就把正規軍撤下來,那等反抗軍休息夠了,就又會再次作亂,而且反彈力道更大,原來的正規軍可能就沒效了,這就是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了。
也就是說,當抗生素在開始發揮作用時,會有大量細菌被消滅,我們的病情也因而得到改善。然而,這並不代表細菌都真正被消滅了,仍然會有少量殘留在身體的病菌活著,它們正伺機反撲,所以,應該繼續治療的療程,防止病菌因為變種及產生抗藥性而出現反撲現象,令原先有效的抗生素變成無效。所以,只要使用到抗生素,都有所謂的療程。一般門診的使用療程會是三∼十四天,肺結核可能是六個月∼十二個月,看疾病情況及藥品種類而定。但都絕對不會是只吃一兩包就可以停藥。
所以,建議大家在看診時,記得問一下有沒有抗生素,若是有,就請遵照醫師吩咐,把藥品全部用完,絕對不要自行停藥。萬一接受抗生素治療二∼三天後都沒有起色,這時也不要自己隨意停藥,應該回原醫師那邊,請原醫師重新再評估病情就好,千萬不要一直換醫師看診,這樣根本無法做到「病情追蹤」的動作喔!
本文授權轉載自 時報文化 藥師心內話─資深藥師教你秒懂50個不得了的醫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