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示意圖 攝影師:Pavel Danilyuk,連結:Pexels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
最近在感染病期刊有篇文章 連結,透過社群和媒體推波助瀾,造成許多民眾搶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這篇文章真的說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預防新冠肺炎嗎?如果不可以的話,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到底有什麼好處?打不到新冠肺炎疫苗的人,都該先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嗎?
但這篇文章的結論是施打過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的人,和有較少機會得到新冠肺炎,呈現相關性。但是有相關性,並不代表因果關係,還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
假設施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人,因為本身收入較高比一般人重視健康,連帶他們戴口罩、洗手、不群聚做得比較確實,所以得到新冠肺炎的比例比沒有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人低。那就不代表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預防新冠肺炎。
肺炎鏈球菌
是一種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的細菌,約5-10%的健康成人及20-40%的孩童的鼻腔內會發現,被感染的鼻腔平常呈現無症狀的帶菌狀態。但當你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時,就可能引發鼻竇炎、中耳炎、肺炎,嚴重的話,甚至引發敗血症、侵襲性肺炎、腦膜炎等,是一種相當致命的細菌。目前已發現了超過90種(血清型)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疫苗
顧名思義就是降低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風險,最常用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13價(PCV13)及23價(PPV23)兩種,23價對抗的肺炎鏈球菌種類(血清型)比較多,但是13價保護力較大保護作用更久。但也不是13價就一定好,也要接種者的免疫夠力好能刺激得起來,所以選擇哪種疫苗還是需要醫師專業評估。
- PCV13出生未滿6週,因無使用效益及安全性等臨床資料,故不予接種。
- PPV23對2歲以下之嬰幼兒無效,故不宜接種。
- 目前對於孕婦沒有足夠的安全證據,故不建議孕婦施打。
目前公費提供:
- 當新生兒出生滿2個月、4個月、1歲時,各施打1劑13價疫苗 (可以6個月再自費一劑13價疫苗,增強保護力)
- 年滿75歲以上未曾接種者,可公費接種1劑23價 (有些縣市將公費資格降到65歲)
自費的話,13價一劑約3000多元,23價一劑約1000多元。
打不到新冠肺炎疫苗都先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嗎?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預防新冠肺炎,不過得到新冠肺炎的患者,如果之前有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降低併發肺炎鏈球菌引起的感染機會。
但根據英國研究,肺炎鏈球菌引起的侵襲性疾病(IPD),在疫情期間比非疫情期間低了30% (可能和防疫措施有關)。分析在2020年2~6月期間,共有160886則新冠肺炎確診者,但只有40例是新冠肺炎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表示每4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只有一位併發肺炎鏈球菌感染) 。原文
這表示如果你在新冠肺炎疫情前不需要肺炎鏈球菌疫苗,那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就更不需要肺炎鏈球菌疫苗。所以不建議普通民眾搶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因為會排擠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誰才是真的需要肺炎鏈球菌疫苗?
根據疾管局的建議,不管是否有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的族群都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 五歲以下幼兒
- 65歲以上長者
- 下列疾病患者
(1)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2)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含括愛滋病毒感染者)、(3)人工耳植入者、(4)慢性疾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等、(5)腦脊髓液滲漏者、(6)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