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來自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連結:Pexels
家人保持冷靜,患者的症狀也會穩定下來
憂鬱者非常在意旁人的反應。如果家人很慌張或心情沮喪,病患本人也會察覺,導致症狀惡化或拖長。
請家屬們記得保持冷靜。憂鬱症這個疾病,需要讓患者有個能夠安心休養的環境。
為此,家人要保持冷靜才行。我當初發病時覺得很對不起家人,就連待在家裡都讓我感到難受。
然而,我的家人卻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似地過著平常的生活,還面帶笑容地對待我,讓我漸漸放下心來。
太太甚至對我說:「你待在家裡真好!」(笑)。
假如,那時候家人戰戰兢兢地對待我,我大概無法放鬆,病情說不定還會更嚴重。我有時候會聽說有病患主動提出分居,但我個人不建議這樣做。
憂鬱症確實會讓人想要一個人靜一靜,但「孤立」是最大的敵人,「安心」才是最強大的夥伴。
文章示意圖與本書無關攝影師:Liza Summer,連結:Pexels
無聲的幫助是默默的支持與陪伴
如果希望病患安心,就必須讓他產生「有人陪伴」的感覺。最好的應對方式是「守護」除了保持冷靜不慌亂之外,我希望各位家屬還要記住一件事,那就是「守護」。憂鬱症的確是個嚴重的疾病,而且除了當事人以外,別人很難體會那種痛苦。
從家人的角度來看當然會擔心,非常想要給予協助,但由於家人不是當事人也不是專家,所以你們能做到的最大貢獻就是「守護」。
別把當事人當成憂鬱症病患,而是用「他只是現在狀況不太好而已,一定會好起來」的心態來看待。這樣做是最好的應對方式,不只是為了病患本人好,也是為了不讓家人感到壓力太大。
「我可以幫你嗎?」
不一定是家人,當身邊的朋友得了憂鬱症時,我希望大家抱持「我可以幫你嗎」的精神來對待他們。看到親朋好友受苦很不好受,如果可以的話很想幫助他,這是很自然的情緒。
儘管如此,要是給他建議、邀他外出或去運動、和他聊天也只會造成當事人的負擔,對康復沒有幫助。
憂鬱者很重視人情義理,這樣做會讓他覺得「無法滿足你的期待,真的很抱歉」,更加被逼入絕境。與其為了他好而提出建議,不如等他自己提起動力。
不過,因為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而不管他,也不好。這時,就輪到「我可以幫你嗎」上場了。
請你若無其事地問他:「有沒有什麼要我幫忙的?」如果他說沒有,就回答:「好喔。那如果有需要的話要找我喔!」然後離開即可。
文章示意圖與本書無關內攝影師:Liza Summer,連結:Pexels
過度關心可能造成反效果
當他希望你為他做些什麼時,只要說「OK」並滿足他的需求,這樣就夠了。別因為對方有憂鬱症,就百般顧慮地猶豫要不要向他搭話,而是要抱著「他只是暫時比較不方便」的感覺來對待他。
因此,只要問「要不要我幫忙」就夠了。這樣的對話看似沒什麼,卻能讓當事人在過程中找回安心感,走上康復之路。假如患者總是回答「沒事」,也請不要著急,先默默忍耐並等待。
當他有需要時一定會開口。那一天一定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