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直播  課程  文章  商城  登入
 
所有孩子都在尋求歸屬感和價值

所有孩子都在尋求歸屬感和價值

登入後收藏
來源:大好書屋  更新時間:2021-04-20 
關鍵字: 小孩  特殊生  教育  歸屬感 

封面圖片來源攝影師:Alexander Dummer,連結:Pexels

正向教養的視角

在上面的故事中,艾倫是否需要歸屬感和價值感?有人可能會說:「不,艾倫不需要歸屬感。他患有自閉症!」並繼續相信這樣的迷思—自閉症兒童無法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沒表現出需要歸屬或在尋求歸屬感。同樣地,他們可能會說:「不,艾倫不需要,也不懂得什麼叫價值感,因為他發展技能的能力遲緩,加上有感官障礙,阻礙了他對價值感的理解。」

透過正向教養的視角,我們相信艾倫和所有特殊兒,無論其疾病類型或程度如何,都需要並想要有歸屬感尤其對難以建立和維持人際關係的孩子來說,在一個支持他,並滋養他的社群中,建立「歸屬感」至關重要

 

此外,因其特殊狀況,導致與人互動能力嚴重受限的孩子,確實有歸屬感。我們觀察到,當放學後,自閉症幼童的父親來接他時,他會朝著父親的方向跑去,並且開始跳躍、揮舞雙臂、發出開心的聲音,儘管在整個過程中,他的眼睛都沒有直接看著父親的臉;而患有焦慮症的孩子,和母親一起拜訪鄰居時,緊緊靠著母親的現像也是。我們也看到患有多種嚴重殘疾(視覺障礙、骨科障礙、嚴重智能障礙)的孩子,在聽到父母的聲音時,會微笑或將頭朝照顧者的方向轉去。在上述故事中,艾倫握著母親的手,緊靠著她,讓母親抱著或幫他「走」過走廊,這些都是特殊兒表現需要歸屬感的例子。

我們很難分辨孩子的行為是否表示他需要、想要尋求歸屬感,然而,孩子努力透過行動,來滿足歸屬感的需求並未改變作為這些孩子的父母和老師,我們必須像對待任何孩子一樣,將他們所做的事情視為「追求歸屬感」的表現來加以回應。

然後,我們必須幫助他們以更清晰,並對社會更有益的方式來表達這些努力

示意圖與本書無關來源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連結:Pexels

我們必須像對待任何孩子一樣,將他們所做的事情視為追求歸屬感的表現來加以回應

從正向教養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無論是艾倫或所有的身障兒童,其殘疾類型或程度如何,都需要也懂得何謂「歸屬感」。如果你提供他們以能力進行選擇的方法(例如:使用單詞、用手指圖片、用眼睛注視,或將身體轉向想要的物品等等),特殊兒通常會做出相對的反應,展現哪些選擇對他們來說具有意義並且重要。如果你所提供的東西不符合他們的喜好,特殊兒會用許多方法加以拒絕(使用語言、哭泣、推開、走開、閉上眼睛等等)。

透過選擇、拒絕物品或活動,特殊兒表達了對價值感的需要。他們透過聲音或動作傳達—「我選擇這個東西是因為它對我很重要」,或是「我拒絕這個東西是因為它對我不重要」。

在艾倫的故事中,當他停在學校門口,緊靠著母親,讓母親抱他或幫他「走路」時,表現的是他對價值感的需要。特殊兒表現的許多行為都具有感受價值感的意圖。當你更了解孩子如何表達價值感的需求後,可幫助他們學會更多以對社會有益的方法來進行表達。

示意圖與本書無關來源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連結:Pexels

關於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信念,導致錯誤行為

為了了解如何幫助出現挑戰行為的特殊兒,我們首先必須知道潛藏於這些行為背後的錯誤信念孩子通常是在沒有清楚意識的情況下,對其如何在周遭世界發展或生存做出決定。正如我們在第一章柯特妮的故事中所看到的,孩子的這些決定會根據對歸屬感和價值感的不正確解讀—換句話說,是根據「錯誤的信念」。當孩子基於錯誤信念表現對社會無益的行為時,可能會引起父母和老師的不快感,甚至進一步激起不必要的反應。「錯誤行為目的表」的分析,將幫助你更清楚孩子表現挑戰行為時的潛在錯誤信念。

我們從圖表中(見第五十八頁)可以看到,潛藏於孩子錯誤行為底下的是四種錯誤信念(第五列)。與每種錯誤信念相關的是一個錯誤目的(第一列),孩子無意識地藉由錯誤行為來揭露自己的目的。由於這些信念和目的,導致孩子為實現歸屬感和價值感進行錯誤的嘗試,因此被認為是錯誤的。

大人對孩子行為的感受和回應(第二和第三列),以及孩子對大人嘗試制止其行為的回應(第四列),都是我們了解孩子錯誤行為目的的線索。透過發現錯誤目的,大人可以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錯誤信念,知道孩子真正想傳達的「訊息密碼」(第六列),並以積極且鼓勵的方式(第七列)來取代無效的回應(第三列)。

 

你如何分辨特殊兒的行為與錯誤信念有關,使其採取錯誤方式實現歸屬感和價值感?

以下的範例將提供線索。

五歲的諾亞喜歡社區幼兒園裡的圍圈活動。儘管他的發展遲緩,尤其是在溝通方面,他仍然能夠使用可以掌握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慾望,以及對事物的看法。在每天進行圍圈活動時,他經常大聲地打斷老師,要求聽自己喜歡的歌曲和故事,或對老師選定的項目表示討厭。老師對諾亞反覆的打擾感到煩躁,經常提醒他在老師或其他人講話時要保持安靜。他通常會安靜一分鐘,但很快又開始乾擾。有某幾天,諾亞特別喜歡隨口發言,並不斷站起來說話,想要老師傾聽並回應他。

在這種情況下,有哪些線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諾亞在圍圈時間不斷打擾的動機?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老師的反應:她感到煩躁,並經常提醒他在人們說話時保持安靜。諾亞對這些提醒如何回應?他通常會暫時停下來,但很快又開始說話打斷人,如果這不成功,還會站起來說話。透過檢視「錯誤行為目的表」的第二、三、四列,我們發現諾亞誤以為自己只有在被注意時,才重要或才有歸屬感(第五列),而與這種行為相關的錯誤目的是尋求過度關注(第一列)。也就是說,諾亞出現幹擾行為的動機是錯誤認知,只有得到過度關注,他才能產生歸屬感和價值感假設諾亞穿的襯衫上印了顯示訊息密碼的粗體字,老師會看到「注意我!讓我以有用的方式參與。」

為了回應諾亞的訊息密碼,老師可以請他在進行圍圈活動之前選擇喜歡的歌曲或故事。在進行活動時,如果諾亞開始乾擾,老師可以輕柔地將手放在他的肩膀上,不去理會他的打擾。諾亞可能要花一些時間,才能改變自己的行為,但是當老師給予諾亞適當的注意,同時對諾亞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具有耐心和信心,她更容易在後續的互動中忽略「錯誤行為」本身

 

錯誤行為目的表

  1. 孩子的目的

    過度尋求關注(讓別人為他忙得團團轉,或是為得到特別待遇)

    爭奪權力(想要主導)

    報復(以牙還牙)

    自暴自棄(自我放棄,不想別人理會他)

  2. 父母師長的感受

    煩躁/ 困擾/ 擔憂/ 內疚/ 被挑戰/ 被威脅/ 被打敗/ 受傷/ 失望/ 難以置信/ 厭惡/ 沮喪/ 絕望/ 無助/ 不能勝

  3. 父母師長的回應

    提醒/ 哄騙/ 幫孩子做他原本可以自己做的事/ 爭吵/ 退讓/ 心裡想著:「我會讓你付出代價」或是「我會讓你屈服」 / 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反擊/感覺羞辱/ 心想:「你怎麼能這樣對我?」 / 放棄/ 主動幫孩子做得太多/ 過度幫忙

  4. 孩子的回應

    ● 暫時停止錯誤的行為,但不久之後,又出現一樣或其他令人煩惱的行為

    ● 變本加厲

    ● 不滿地服從指令

    ● 即使必須服從,但只要能讓父母或師長生氣,就覺得自己贏了

    ● 消極抵抗(表面答應,實際卻不會真的做到)

    ● 反擊

    ● 激化衝突

    ● 行為變本加厲或選擇另一種武器

    ● 更退縮

    ● 變得消極

    ● 沒有任何進步

    ● 沒有反

  5. 孩子行為背後的潛在信念

    ● 只有在我被注意,或得到特殊待遇時,才覺得自己很重要(有歸屬感)

    ● 只有在你們為我忙得團團轉時,我才重要

    ● 我只有在當老大、有控制權時、證明沒人可以指使我,才有歸屬感

    ● 你無法讓我屈服

    ● 我不認為自己屬於這裡,因為我感到受傷,所以我要傷害別人

    ● 我沒辦法受人喜愛

    ● 我不完美,我也不屬於這裡,所以我要說服別人不要對我有任何期望

    ● 我很無助、無能● 我不可能做好,因此嘗試也沒用

  6. 訊息密碼

    ● 注意我

    ● 讓我參與

    ● 讓我做個有用的人

    ● 讓我幫忙

    ● 給我選擇

    ● 我很受傷

    ● 請你認同我、重視我的感受

    ● 別放棄我

    ● 教我如何一次踏出一小步

  7. 父母師長積極賦能的回應

    ● 重新引導孩子以做有用的工作來獲得注意力

    ● 告訴孩子你的做法(例如:「我愛你,我晚一點會花時間陪你。」)

    ● 避免給孩子特別待遇

    ● 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處理情緒(不要修復或拯救)

    ● 計畫特殊時光

    ● 幫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慣例圖表

    ● 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

    ● 舉行家庭或班級會議

    ● 設定非言語的溝通訊息

    ● 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忽略行為本身

    ● 透過請孩子幫忙,引導他們產生正向的力量

    ● 提供有限的選擇

    ● 不爭吵,也不退讓

    ● 從衝突中抽身

    ● 要堅定且溫和

    ● 做就對了,不要多說什麼

    ● 決定自己的做法

    ● 讓「日常慣例表」做決定

    ● 離開現場,到一旁冷靜

    ● 養成彼此尊重的習慣

    ● 設定合理的限制

    ● 練習「貫徹執行」

    ● 舉行家庭或班級會議

    ● 認同、重視孩子受傷的情緒

    ● 避免感覺受傷

    ● 避免施行懲罰和報復

    ● 建立信任

    ● 運用「反映式傾聽」

    ● 分享感受

    ● 進行彌補

    ● 表示關心

    ● 安靜地行動

    ● 鼓勵孩子發揮強項

    ● 對孩子一視同仁(不要偏心)

    ● 舉行家庭或班級會議

    ● 將工作分成幾個小步驟

    ● 停止批評

    ● 鼓勵任何積極的嘗試

    ● 對孩子的能力有信心

    ● 聚焦在孩子的才能上

    ● 不要憐憫

    ● 不要放棄

    ● 為孩子製造成功的機會

    ● 傳授技能或示範做法,但不要替孩子做

    ● 珍惜孩子原本的模樣

    ● 以孩子的興趣為基礎

    ● 舉行家庭或班級會議

以上內容出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撕下診斷標籤,幫助孩子麵對日常挑戰,培養韌性、負責與適應力》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撕下診斷標籤,幫助孩子麵對日常挑戰,培養韌性、負責與適應力

長照喵推薦好文

早期乳癌的標靶治療

標靶藥物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使用,是要有特定情形才會有效。接受標靶治療也需要接受化療,效果才會最好。

失智症病友被指控偷竊、或性騷擾時應如何處理?

張先生今年六十八歲,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三年了,最近精神情況越來越壞,除了對外籍看護毛手毛腳外,還常去外面牽走鄰居的摩托車,氣得鄰居揚言要報警。 張太太不...

物理治療師教你讀懂 長照2.0的34項照顧問題清單

長照2.0制度滾動式大改版 ,照管專員會從34項照顧「問題清單」中勾選,並且與案家討論相應對的照顧計畫,讓照顧管理專業一直持續在發展與進步,相關服務人員必...
長照商城
長照喵商城 長照商品專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