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直播  課程  文章  商城  登入
 
及早救「智」不擔憂:別讓治療輸在時間點上

及早救「智」不擔憂:別讓治療輸在時間點上

登入後收藏
來源:熟年誌  更新時間:2019-11-06 

文/謝佩珊

「最大的敵人其實不是病症本身,而是那些錯誤的偏見。」這是失智症患者,同時是《失智症的我想告訴你們的事》一書的作者佐藤雅彥,他在書裡所要傳達的真切心聲。雖然失智症問題已成為不分地域、種族與國家,世界上的每一分子都得共同關心的重大課題,但令人遺憾的是,仍有不少人對失智症存有錯誤的認知。這些誤解包括將失智症與癡呆、無行為能力、失去智能劃上等號,甚至視為不治之症。錯誤的偏見帶給病人的遺憾不只打擊他們接受治療的信心,更是失智症的最大敵人。

失智症絕非不治之症 10大警訊留意長者的變化

本次,我們將請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主任劉議謙、臨床心理師凃吟穎,以及失智症個管師吳淑菁帶領讀者來了解及早發現、及早診治對失智症病人的重要意義何在;還要告訴大家醫療專業人士如何透過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協助失智症病人保有生活能力外,也讓家屬與照護者得到喘息的空間及相互支援的力量。

有關失智症的種種議題,不管在台灣或其他地方,皆持續不斷地被廣泛討論與高度關注,這除了與高齡社會下疾病盛行率提高有關,也和長期照護問題環環相扣。對於失智症的報導,相信大家都看過類似的新聞,例如「這是一種比癌症還可怕的疾病,一旦得了就很難挽救了」,或是「失智症藥物的研發,截至目前並無突破性的進展」。許多民眾看了上述報導後,不只對疾病的醫治失去信心,更在無形中將失智症貼上不治之症的標籤。

對此,劉議謙表示,「失智症並不是絕症,更非無法挽救的疾病,這是我一再要跟大家澄清與呼籲的地方。事實上,在臨床經驗裡,有為數3分之1的病人,若他們在輕度時期就獲得正確診斷及接受藥物治療,幾乎都能有效延緩退化的情況,並改善認知功能;另有3分之1的人,則是維持持平。這也就是說,近3分之2的人都能保持在穩定狀態或得到改善。」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9年7月號(NO.88)》

長照喵推薦好文

2021台灣長照資源總整理

2019年,我們為你整理出全台及離島可以使用長照資源,不僅有分區,還有類別的,例如社區關懷據點、家庭托顧、輔具中心...還有很多資源,等你進來看看!!

脂肪肝、肝炎患者如何健康飲食?

「肝」是沉默的器官,許多人往往都是經由體檢或因為嚴重黃疸、長期厭食等情況才發現罹患肝病。因此除了定期做健康檢查外,今天就讓我們從飲食習慣下手吧!

吃藥治病,還是吃藥致病?

台灣實在有太多無效醫療、過度醫療。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不是不能吃,但藥吃太多會有承受不了的副作用和致命的危險。想改善健康的方式有很多,吃藥只是其中一種方式...
長照商城
長照喵商城 長照商品專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