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簡介
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醫生曁哲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認為「大腦是心智的根源,讓我們開心、愉快、歡笑,還有嘲笑和憂傷、痛苦、悲傷與淚水....也讓我們瘋狂,並以恐懼和害怕激勵我們,黑夜或白天帶給我們失眠、毫無目標的焦慮、心不在焉、違反習性的舉止…」。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等則認為心智和靈魂是無形的心理物質,與物理性質的大腦(或身體)是不同的兩種實體。心智、大腦、身體之間奧妙的交互與連結讓古今的心理學家、哲學家、醫師、科學家們無不想一窺究竟。近年來,隨著科學的進步,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了大腦精神疾病是多重致病因素,除了生化、遺傳、環境等因素外,其他如飲食營養及情緒壓力調節也有直接的關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導,精神疾病造成的個人及社會重大的負擔。其中憂鬱症將在2030年成為造成人類失能 (disability) 的疾病第一名。本場演講將由谷大為醫師分享營養醫學在憂鬱症的最新研究發現以及其臨床治療的經驗與建議。此外,也邀請到經驗豐富的Michelle老師分享如何透過正念瑜伽的練習來進行自我覺察、接納與理解,提供憂鬱症病友及陪伴者在治療過程中更多的支持與穩定。
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為以轉譯醫學研究為基礎,結合營養科學與大腦科學研究,探究疾病的機轉,期能推動具實證基礎、更安全有效的治療介入。學會致力於提倡群體醫療預防保健的新思維來推動精神健康照護,將營養飲食調節、正念瑜伽等生活型態介入 (life-style intervention) 的觀念導入大腦精神健康的促進,發展整合創新的精神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