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行動不便的人士,輪椅是長時間使用的輔具
買到不適合的輪椅,除了不好坐又佔空間外,最怕尺寸不適受力不均,久了身體容易受傷或變形。買輪椅就像在買衣服一樣,除了功能、用途外,最最最基本的就是買到適合的尺寸。
什麼叫適合的尺寸,當使用者在輪椅上坐好後:
1. 屁股兩側要距離扶手或擋板約 2.5cm 的空隙 (雖然家屬可能覺得這樣間隔太小不好抱)
2. 膕窩(膝蓋後面,大小腿銜接的凹陷處)要跟座椅的前緣約有 6.5cm 空隙
3. 腳踏板調整高度後,腳放上踏板後,大腿前端約 4cm 不會接觸坐墊。
4. 腳踏板要離地 5cm 以上,推的時候比較不會卡到地面。
5. 扶手高度:使用者坐好後,雙手放鬆手肘曲成90度後,扶手比手肘再高 2.5cm。
6. 椅背背高:比使用者的腋下矮 10cm 較能兼具活動和穩定性,不過還是要依使用者的軀幹狀況和使用需求而定。高椅背輪椅對上半身有更好的穩定性,當椅背後仰時有更好的分散壓力效果(但也比較笨重)。
考慮輪椅款式的時候,需要先想清楚
1. 使用目的:日常生活、就醫、就學、就業、休閒與運動。
2. 使用環境:室內(走廊和門的寬度、迴轉空間、桌子高度、高低差)、戶外、居家、機構或學校、社區或公園。
3. 行為能力:使用者和照顧者的狀況都要考慮到。
4. 和其他輔具的搭配:居家床、移位輔具、復健輔具、減壓輔具(輪椅上再放個坐墊,就會感覺扶手變淺了)
不可能一款輪椅,可以忽大忽小忽輕忽重。所以針對不同使用目的,一個人可能需要多台輪椅。
註:市面上是有快拆式後輪的輪椅,可以視使用目的快速簡單更換後輪,但是價格絕對比買兩台輪椅還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