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麗秋
每當討論起社會高齡化問題時,總不免有人會提到日本在1983年上映的《楢山節考》電影,這部片子在2018年經過修復重新在台灣上映,故事敘述日本小山村古老的棄老傳統,在資源有限的年代,村裡將年老沒有生產力的人棄養山林,任其自生自滅。
前陣子看了日本《70歲死亡法案,通過》一書,書裡的「70歲死亡法案」是作者的假想議題,根據這項法案,凡是擁有日本國籍者在70歲生日後的30天內都非死不可,唯有皇室成員例外。政府還提供了數種安樂死方式,供適用這一法條的70歲人士選擇。
不管是30多年前上映的電影,還是近年才推出的文學創作,儘管時空背景、社會經濟發展不同,但不論是身處貧困環境,還是經濟發展的年代,同樣都面臨高齡化,以及當資源有限時,該如何分配的問題。
《70歲死亡法案,通過》書名或許有些聳動,但書中內容卻切實點出日本超高齡社會正面臨的諸多問題,包括老老照顧、繭居族、家族紛爭、熟年再就業、熟年的自我實現等,凸顯日本目前社會高齡化的嚴重性。書中以為了照顧婆婆犧牲多年,卻得不到家人協助與認同的長媳為主軸,因為法案的通過猶如獲得救贖般,心中暗想終於可以從長照裡解脫,逐一發展的故事,讓人看了心有同感。
日本目前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超過28%,推估在2024年會達30%。雖然台灣預估在2026年才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台灣面臨的社會高齡化壓力,相較日本、歐美其他國家,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現在到2026年,還有7年多,您可曾思考過這個問題︰邁入超高齡社會,會有甚麼改變?個人與社會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與挑戰?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9年7月號(NO.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