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顧者在勞心且勞力的慢性壓力下,初期常出現心身症的問題
心身症顧名思義,乃是因為焦慮、憂慮的心理問題影響了身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運作,典型的症狀包括頭暈、頭痛、肩頸肌肉痠痛、胸悶、心悸以及腸胃問題等。
這些身體功能性的失調,是過度壓力的警訊,經醫療的檢查通常也不會發現什麼太大的疾病。因其狀況常好好壞壞,長期照顧者也常認為這是辛苦照顧下理所當然的結果,甚至是有「認真照顧」的象徵,但這並不健康。
隨著過度壓力的累積,慢慢地失眠的症狀常跟著出現,這便常是後續嚴重精神疾病常見的初期徵兆。
現代精神醫學研究清楚發現,人的身心短期處在「打仗」的狀態是有利於處理壓力,但慢性無意義的過度警戒,也就是俗稱的過度「ㄍㄧㄥ」的狀態,會使體內的皮質醇(Cortisol)荷爾蒙過高。
就好像每天都在吃類固醇來止痛、消炎、提振精神一般,長期下來傷身也傷腦;傷身的部分如上述的心身症,傷腦的部分就是典型的焦慮症與憂鬱症的問題。
焦慮症簡單來說就是身體不該緊繃而緊繃
心理不需要擔憂而擔憂;而憂鬱症的出現,就是我們把整個身心的精力都使用光了、耗竭了的結果。
憂鬱症的病人不只是感到心情低落,也會覺得以往有興趣的事情,現在都變得索然無趣。不只胃口變差、睡眠不好,身體逐漸敗壞,心理上對於人生的態度就好像戴上了墨鏡,看什麼事情都是灰色的,所以也會常覺得人生無意義、未來無望,走不下去了。
時而在新聞媒體上見到長期照顧者傷害了被照顧者,甚至是走上絕路的個案,很大的可能都是憂鬱症造成的結果。
要避免走上罹患憂鬱症的歧路,長期照顧者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自哀自憐地覺得自己是全天下那一個最苦的人,是悲慘命運下唯一的無助受害者!」走出自己小小的自閉圈子,聽聽其他照顧者的經驗,你的心裡會得到救贖。
一方面是會發現自己不孤單,更重要的是從其他同樣是長期照顧者的夥伴們身上學習,如何正向地面對照顧病人的苦,也同時照顧自己的脆弱。
(作者是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資深主治醫師,本專欄每周三刊登)
本文授權轉載自 台灣受恩(股)公司 ,歡迎加入該公司經營的「我是獅子軍,照顧失智君」失智症照顧者互助交流分享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