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來自 攝影師:Ivan Samkov
前幾天晚上,跟女兒一如往常讀著繪本,這天讀的是《不管怎麼樣,你都會愛我嗎?》是一隻鬧彆扭的狐狸,覺得狐狸媽媽不愛他,所以一直說:「如果我變成鱷魚你還愛我嗎?」狐狸媽媽說:「我愛你。」狐狸又說:「如果我變成昆蟲你還愛我嗎?」狐狸媽媽說:「我愛你。」狐狸又說:「如果我變成……你還愛我嗎?」一直說個不停,狐狸媽媽還是一直愛著她的小狐狸。
理智型的父親路過,他說:「這世界上沒這回事。哪有什麼不管怎樣都會愛的事情,你搞錯了。」
女兒崩潰大哭,指著書說:「明明書上就是說『不管怎麼樣,你都會愛我』,爸爸你搞錯了。」
爸爸嚴正地再說一次:「你做對的事情我就愛你,做錯事我才不要愛你。世界上沒有無條件的愛。」
女兒繼續大哭,指著書說:「明明書本就是說『不管怎麼樣,你都會愛我』啊。」
我在旁邊哭笑不得。我說:「老爸先生,你可以跟孩子同一個頻道嗎?你說的是人生,她說的是書本。」
爸爸一邊敲孩子屁股說:「你說,不管怎樣都會愛我,那我打你屁股,你要愛我。」
女兒一直跑,說:「你打我,我才不愛你呢!」
爸爸繼續說:「你不是說不管怎樣都要愛嗎?」女兒說:「是書啦!你打我,我才不愛你。」
終於,雙方站在同一線上互相理解了。
固執的父親vs抓狂的女兒
其實人與人之間常常會溝通困難,就是因為思維的點不同。孩子是這樣,當人老了,更是會執著於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七十五歲的曾先生,他是我的失智症患者,但我要處理的,很多時候是他女兒曾小姐的情緒問題。當然她也情有可原,因為讓她抓狂的因素就來自父親的固執。
最近全家人好不容易一起出門旅遊,老父親卻不想和家人一起走,光顧著獨自往前,口中還說著:「我以前就很喜歡來這裡,我知道路,跟著我吧!」
曾小姐認為父親因病已經有退化現象,記憶力沒有過去好,怕他亂帶路,更怕他自己一個人亂走而迷路,三番兩次勸他和家人同行卻都被拒絕,情緒就慢慢上來了。
接著全家旅行來到遊樂園,曾先生不顧自己的年紀和心血管疾病,對於家人勸他坐小火車的建議嗤之以鼻,堅持要玩自由落體和海盜船等刺激的設施,還好工作人員也考量老人家是高風險族群,於是婉拒讓他搭乘自由落體。但曾先生還是上了海盜船,玩一回下來臉色慘白。
明明退化了,卻仍堅持要管事
一路上曾先生也對住宿要求頗多,畢竟曾家本身從事的就是相關產業,所以曾先生到了投宿地點就一路碎碎念。曾小姐請他別管了,又不是自家產業,想管也管不到啊,不如快去睡吧。曾先生一聽就生氣,開始說自己人老了、沒用了,還不如去死一死。
女兒情緒上來,口中也沒什麼好聽的話,於是家族旅行就在爭吵中結束,回到家父女還你一言我一語地抱怨個不停。鬧到老父親邊說要絕食和跳河,邊動手想自己搬出去獨居。後來曾小姐的弟弟來看父親,老父親向兒子抱怨曾小姐和母親亂花錢,導致他的存款都沒有增加,又把生活中的大小事念了一回。
或許因為本身個性,也可能是疾病強化了他堅持的個性,曾先生很容易曲解他人的說法,做出不合理的回應。例如颱風導致道路受損,於是里長前來緊急協商,希望能引導里民經由曾家的私有農地進出,並說明道路修復已經盡快開始,借路通過的現象很快就可以結束。這樣的話聽在曾先生耳中,卻成了「我的私有地要被鋪成公家的路」,他馬上情緒激動得要趕往現場阻止。
曾小姐心力交瘁,她總覺得父親能力其實退化了,偏又搶著做這些他無法做到的事情,而他還能做到的事情,例如掃地、拖地等簡單家務,卻又毫無興趣。家人愈是勸,他就愈故意唱反調。曾小姐要照顧父母,還要忙著生意上的事,有時候真的覺得父親是無理取鬧,搞得她快崩潰了。
理解他「被尊重」的渴望與「沒用了」的恐懼
我耐著性子讓曾小姐發洩完心中不吐不快的情緒,真的覺得父女天性,兩人性格簡直是同個模子印出來的啊!雖然老爸爸生病了,可是他的內在個性還是不變的,他長年來對於「被尊重」的渴望一直都在,所以他不是不想做事,而是他想要做「重要的事」、「困難的事」,而非「別人叫我做的無所謂的簡單小事」。
曾小姐也是基於體貼、出於好意才要父親「不要忙」、「不要累」,希望他清閒休養就好。但對父親來說,這不是休養,而是台語所說的「大家看他沒有」,他覺得自己變成沒用的人了。
生病的父親與疲憊的女兒,兩人都想要對方聽自己的話,最了解彼此的人也最知道對方的痛點在哪裡,所以相互的怨懟就這樣日積月累。
我對曾小姐的建議是,讓父親順著個性生活吧,他的固執是天性,現在疾病又放大這點、變成了偏執。他的偏執是怕自己沒用,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安全感,很明顯的現象之一,就是老父親非常介意「存款沒有增加」,所以想透過管東管西的方式來把自家產業管好。他的想法也很容易理解:生意好起來就會賺錢,錢進來後存款就會增加,存款增加就代表安全感多了幾分。
看著這對父女間的爭執,我再次體會到,照顧失智患者真是勞心又勞力,很多時候勞心的次數還更多。可是再怎麼說,既是從心而起的問題,那就該回到心理層面去解決。但沒有人有讀心術,我們的想法還是要說出來,才能讓別人理解。很多時候一次是說不通的,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我相信只要願意好言好語、堅持不懈溝通下去,心結會有解開的一天的。
乃菁醫師與你一起探索 固執背後的原因
每個人在講一件事情時,心中的圖像跟概念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女兒心中的「不管怎樣你都愛我」,其實她沒有想到去偷搶拐騙這種事,而想知道如果自己變成狐狸、變成蝴蝶,還會不會持續被愛。可是,爸爸卻直接進入大人的世界,堅持「你做對的、好的事情,我才會愛你」。兩個人的思維沒有在同一條線上,根本無法溝通,於是對對方造成傷害。
當長輩執意做某件事情,也許我們應該試著尋找執念背後的原因,而對話的核心重點也在於設法「理解對方」。如此,我們便不會先入為主,逕自認為對方也是這樣想,而是試著去理解對方心中的想像是什麼,進而達成好的溝通方式,並理解他固執的原因。
本文授權轉載自 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