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少聰 翻轉醫療 實習編輯
「重建樂活護理之家」是全台唯一以「回家」為目標,專收中風個案的長照機構;原本可以容納40床的空間,為了空出運動的空間,僅僅設置了20床。以商業的角度來看:低床數、高空床率、高人力荷負、高風險、低客戶終生價值,根本就是和錢過不去。
譚雪莉院長在經營前兩家護理之家的時候,發現許多個案有回歸家庭生活的潛力。但受限一般機構的照護方式,使得他們復原程度有限。因此,她遠赴上海就讀交大醫學院醫學系五年、研究所三年,再到徐匯中心醫院實習一年。
「重建樂活護理之家」就是她實踐夢想的地方,這裡的病人不稱住民,通通是來學習如何自我訓練和生活自立的「學員」。這裡用加工過的傢俱和客製化的訓練課程,取代高端的復健器材。就是為了讓學員回家之後,還是可以持續自我訓練。
目前重建樂活護理之家僅能免強收支平衡,但譚院長覺得「這條路,走得很有意義」。 我們想要證明:協助學員回家是一種可行的營運模式。從而鼓勵更多經營者效法,嘉惠更多的患者。
重建樂活護理之家 基本資料
電話:02-22305653、官網 、 粉絲頁
台北市文山區萬美街一段19巷3號1樓
以下是小編和譚院長的訪談摘要
1.譚院長您好,可否請您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和重建樂活護理之家 ?
我在台灣是護理背景,曾在民國80和86年與朋友集資,先後開了兩家護理之家。 當時,我發現了傳統照顧模式的不足和限制。於是到上海交大攻讀醫學院和研究所,並在中風復健醫院實習。回台後,成立重建樂活護理之家。透過改裝家具和客製化的訓練課程,協助學員重拾生活自立能力和移除管路(氣切、鼻胃管、導尿管)。
2.請問為什麼會想以「回家」為目標?這跟其他護理之家很不一樣
「如果你是病患,你會想住在機構,還是住在家裡 ?」我想,不管家屬或個案本身,應該都想回歸正常生活;而不是身體越來越差,最終喪失行動能力。所以我才會想成立一家,以回家為目標的護理之家。
3.請問會依學員狀況,規劃不同的課程嗎 ? 會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嗎 ?
因為每位學員需要訓練的肌肉都不同,治療師會評估學員身體狀況和配合意願。在團隊能安全執行的前提下,替每位學員設計適合的課程。若要說費心比費力更多,一點也不為過。當然有些學員因為體態、疾病、復原程度等等因素,會比別人需要更多的協助,但我們還是都收取相同的費用。
4.學員入住重建樂活護理之家與一般長照機構,在心情上有甚麼不同嗎 ?
一開始入住的學員,內心一定會抗拒,這點跟其他機構相同,因為他們覺得被家人拋棄了。等到行動能力有明顯進步後,我們會跟學員約定「回家」的時間。到那個時候,他們會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最後「畢業典禮」那天,大概超過一半的學員都會流眼淚,並對我們感覺不捨。
5.請問學員大概多久可以畢業?萬一真的遲遲無法畢業,該怎麼辦呢?
在學員入住前,我們會先作身體狀況的檢查跟判定,有復原潛力的我們才會收。大部分的學員經過三個月的課程後,生活自立能力都會恢復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畢業」回家。
有些學員訓練的配合意願不高,我們會請家屬來陪同上課;如果是體能的因素,我們會請同仁一對一輔導。萬一遲遲不見進步,我們會儘早跟家屬溝通,看是否要早點接回家或是入住其他機構,不要讓家屬對復原情況有太大的落差。
6.請問你們這樣以「回家」為目標來經營護理之家,有哪些困難的地方 ?
如果學員畢業返家,床位就會空出來,所以我們的空床率比一般的護理之家高。不論是家屬主動聯絡我們,或是透過醫院轉介紹,通常急於入住。有意願的個案和床位常常擦肩而過,所以我們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有意願入住的個案保持聯絡。
而且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員工的薪水也比一般機構高一些。目前營運上只能收支平衡,甚至可以說是貼錢在做。不過我們希望這種照顧模式被認可後,可以在收費上正常反應成本。
7.如果可以重來,您還會以這樣的理念經營護理之家嗎 ?
雖然這條路很辛苦,也沒有前人可借鏡,但是我們覺得很有意義。如果可以重來,我們還是會做一樣的事。我們也會努力把這套營運模式推廣出去,希望更多新血加入老年復健這個領域。如何預防老化,和把復健照護社區化、居家化,也是我們和國家長照政策努力的目標。